2008年8月24日

「極無戲論行」(第190頁第1行)

宗喀巴大師在破斥大乘不需修出離的錯見這段的最後,引用了聖天菩薩的《攝行炬論》,其中說到:「以此次第,應當趣入極無戲論行,...。」到底要表達的是什麼?
這一段引文在Lhundub Sopa格西的注釋中翻譯成:「By these step you should engage in these practices without elaboration.」(第2冊第369頁第11行)
Lhundub Sopa格西的解釋中說:「For those who going to engage in tantric practice, refer to here as "practices without elaboration",...」(第2冊第369頁第17行)
依格西拉的解釋,這裏的「極無戲論行」,是指密乘的修行,所以大師此處引用《攝行炬論》,其用意應該是說明大乘中不論般羅密多乘,還是金剛乘,出離心的修學都是必要的。這樣理解可以使破邪執這一段的意義更完整。
因此,這裡雖提到戲論二字,卻和我們平常認知的戲論定義,有所不同。

「擐披誓甲」(第188頁第8行)

在這裡說到菩薩「擐披誓甲」學菩薩行,擐甲指的是什麼呢?
Lhundub Sopa格西的解釋中說:「You take the Mahayana vow never to give up sentient beings until the very end of cyclic existence... Taking this vow with a firm conviction is called "putting on armor."」(第2冊第365頁第34行)大意是:「以堅固的信念發起盡生死際不棄捨有情的大乘誓言,稱為『擐甲』。」所以在這裡的擐披誓甲應該是指受菩薩戒而言。

2008年8月17日

「諸蘊成熟轉變餘相」(第183頁第6行)

十二緣起中對生老死一支的老,論中說是「諸蘊成熟轉變餘相」,Snow Lion出版的英譯本譯作:「Aging is the matu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mental and physical] aggregates.」而原文則是,二者都說「老是蘊的成熟和轉變」,「餘相」二字在中文本上讓人不易了解句子的意思,而在原文上看不出對應的文字,不知是否尊法師翻譯時用的本子不同。

2008年8月3日

「由是因緣,觸是境界受用,受是生受用或異熟受用,若此二圓滿,即是受用圓滿。」(第182頁第13行)

在愛這一支的說明裏有這一段話,Snow Lion的廣論英譯本翻譯成:「This being the case, contact is the experiencing of the object and feeling is the experiencing of birth or the fruition of karma. Hence, when these two are complete, experience is complete.」而Lhundub Sopa格西的解釋更明確指出,受是過去的業感果(第2冊的第331頁,說得很詳細)。
所以這段話似乎是在說明觸和受的差異,觸是對於境的經驗,而受是由過去的業感果的經驗,這兩個部分完成了,業感果的過程也就完成了。這裏的圓滿,似乎是完成、結束的意思;而提到的異熟,也不是就隨著受之後再由無明驅使造業而感未來苦的異熟因。

「隨其所應,配其難易」(第27頁第13行)

在講到善知識應具德相的最下條件時,提到應具八分之一為下邊際,這個八分之一怎麼算,宗大師說的是:於所說完具圓滿諸德相中,隨其所應,配其難易...。
Snow Lion的廣論英譯本翻譯成:「...one eighth of all the defining characteristics set forth here, combining those that are easy to acquire with those that are difficult to acquire.」大意是:「前面所列的全部特質中,結合獲得難易不同者八分之一。」
Lhundub Sopa格西注釋的解釋也是同樣的意思因為文字比較長所以不引出來了(第1冊的頁1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