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6日

「若行於放逸,即壞凡夫心...」(第201頁第1行)

對於放逸宗喀巴大師引了集法句經:「若行於放逸,即壞凡夫心,如商護財貨,智當不放逸。」其中第二句不易了解。Lhundub Sopa格西的注釋裡,把它們翻譯成:
Those who indulge in careless behavior
Are immature people who waste their minds.

這兩句的原文是
從二者看來,第二句的大意是:「耽溺於放逸的人,是糟蹋心的愚夫。」或許是因為我們有了能夠辨別取捨的心識,如果放逸去做,是白白浪費了這樣珍貴的心識,所以智者會像商人守護財物一樣精進不放逸。

2008年10月17日

「大王應知念身住,善逝說為唯一過...」(第201頁第3行)

大師在談隨煩惱中忘念的過患時,引用了親友書「大王應知念身住,善逝說為唯一過,故當勵力勤守念,失念則壞一切法。」這一個偈子的前兩句,原文是:

並沒有「唯一過」的含義,而其中的這裡翻成「念身住」,它的意思其實就是「身念住」,是四念住之一,怎麼會是過患呢?第二句中的意思是「唯一道」。
Lhundub Sopa格西的注釋裡,這偈的前兩句翻譯成
Lord, mindfulness of body is tahght
As the only road for those traveling to the state of the Sugatas.
大意是:「大王,身念住是佛教導趨向佛地的唯一道路。」所以這裡的「過」可能是「道」排版時的錯誤,這樣應該會比較符合原意,那麼忘念的過患應該是指「失念則壞一切法」吧!

「鹿象蛾魚蠅,五類被五害...」(第200頁第3行)

在談到貪愛對治時,宗喀巴大師引了世親菩薩的偈子「鹿象蛾魚蠅,五類被五害,一害況恆長,近五何不害。」依Lhundub Sopa格西的說法,這五種動物依序因為對聲、觸、色、味、香之一執取,而遭殺害,我們執取五種欲塵會如何呢?(第2冊第425頁第7行起)所以這裡第二個五指的是五塵,而不是五毒。
另外,這一偈的前兩句原文是其中中文版翻譯成「蠅」,但其實是「蜂」,Lhundub Sopa格西的注釋和英文版廣論,也都翻譯成bees。

2008年10月5日

「安欲根本隨持律轉」(第198頁第7行)

阿底峽尊說,在印度時凡有重大事件或未預期的事件發生,一定會召集受持三藏的法師集會,商討於三藏中是否遮止,然後決定如何去做,...最後說到「安欲根本隨持律轉」。
在Lhundub Sopa格西的注釋中這句話翻譯成:「In any case, the final decision was made by the masters of the Vinaya.」在解釋中格西拉提到:最後是由「持律」(masters of the Vinaya)來做決定。
這句話的原文是:其中的就是「持律」,是指戒行清淨,並且善巧戒律能夠教授戒律者。
但整句看不出有含「安欲」意思的字,不知譯者是否將(會議;商討)與(欲;希求)混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