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31日

「清淨增上力」(第222頁第2行)

在講到菩提心生起的量時,宗喀巴大師引了《攝大乘論》:「清淨增上力,堅固心升進,...。」SnawLion的英文版中翻譯成:"When the good and the wish are powerful firmly stable, and always increasing,..."(第2冊第42頁第3行),而「清淨增上力」這句的原文是,其中是「善和願」的意思,這個意思在中文譯本看不出來了。
Lhundub Sopa格西的注釋中對「善和願」的說明是"In some contexts the term good, which appears in the first line of the stanza, can be understood to refer to positive karma. But here it is reffering to the great compassion and love for all sentient beings that precedes bodhicitta. The wish is boddhicitta itself..."
所以,善指的是大悲和大慈,願則是指菩提心。那麼這一偈的大意應該是「大慈大悲和菩提心堅固而不斷增上,是初修菩薩三大劫的開始。」因此中譯本中的增上力,由原文看並不是指「增上意樂」,而且既然是初修,似乎也就談不上是澈底圓滿的力量了。

「然此亦合苦惱之理」(第219頁第7行)

在為修報恩做結論時,宗喀巴大引了集學論中「煩惱狂癡盲,...」的偈頌,然後有一段說明,中文本翻譯成:「此說如是觀已,不應於他尋求過失,見一功德應覺希有,然此亦合苦惱之理。」
在SnawLion的英文版中翻譯成:"Although it is said that it is improper to look for other's faults and that it is wonderful to notice even a single virtue, here it is appropriate to consider how others are happyless."(第2冊第42頁第3行)
所以這裡宗喀巴大師是在說明雖然集學論的這一偈,原本是用來說明不應觀察他人過失,即使只見他人一個功德,也應覺得稀有。但是,用來思惟如母有情陷煩惱所使的痛苦狀態也是可以的。似乎並不是在說明是否觀察他人過失,或是有沒有符合四諦的道理。
Lhundub Sopa格西的注釋則是 "This stanza is usually quoted to show how everyone is equal because we are all in this pitiful suffering situation. However it is also appropriate to conclude the discussion of the first three points of the sevenfold cause-and-effect personal instruction."(第3冊第84頁第34行)
「然此亦合苦惱之理」原文是

2008年12月24日

「我法」、「我之法」(第218頁第7行)

在修報恩中宗喀巴大師引了弟子書後說:「若棄如是有恩,於下等人且不應理,況於我法豈能隨順。」並且又引了無邊功德讚的偈子:「...棄此獨解脫,非是我之法。...」這兩個地方「我法」和「我之法」的原文,都是,而有方式、態度的意思,並不是我們習慣的「法」的意思,所以解上可能不適合說是和佛法不相應。
上面的這兩段文字,在SnawLion的英文版中翻譯成:
...how could it be appropriate in my case? (第2冊第40頁)和It is not my way...

2008年12月5日

「惡澀」(第216頁第10行)

廣論中文版第216頁第10行有一句話「由修等捨‧息滅貪瞋不平惡澀‧如調善田。」這中間的「惡澀」所指為何?
原文用的是,它是的縮寫,字義是土地高低不平,SnowLion的英文版翻譯成unevenness,原文的大意是指「由修等捨把由貪瞋不平等的高低不平平息,像整平良田一般。」
注:像整平良田在下一句之中。

2008年12月4日

「無量捨」(第215頁第9行)

宗喀巴大師提到對有情修平等心應當修捨,而此處所說之捨是指無量捨。論中對無量捨的說明,中文版的廣論翻譯成:「此復有二‧謂修有情無貪瞋等煩惱之相‧及於有情自離貪瞋令心平等‧此是後者。」
這一段話SnowLion的英文版則翻譯成:「Immeasurable impartiality is said to have two types: (1) wishing that living beings were free from such afflictions as attachment and hostility,and (2) being evenminded yourself after you have become free of attachment or hostility toward living beings.」(第2冊第36頁第22行)
它的原文是
其大意是說:「彼(無量捨)又有希望眾有情達到沒有愛惡(貪瞋)煩惱的狀態,及自己遠離愛惡(貪瞋)後心平等兩種說法,此處為後者。」句子之中並沒有提到「修」字。所以二者之中的前者,依Lhundub Sopa格西的注釋,其實就是我們常唸的四無量的最後一個「願一切有情遠離愛惡親疏,住平等捨。」,所以應該不是說修捨時所緣的有情既沒有貪也沒有瞋。

2008年12月1日

「知法扼要」(第213頁第1行)

在說明大悲是大乘中心,應視為殊勝教授時,宗喀巴大師引用了種敦巴對響那窮的回應「此是掘出覺窩所有教授中心。」知法扼要。中文譯文在這裡用的標點不是句點,所以和下面「獲決定解‧唯此最難。」串成了一句。
但是原文在「教授中心」後面用了字,表示還有下文,而在「扼要」後面用了,表示句子結束。因此,「善知識敦巴譏笑告曰‧『此是掘出覺窩所有教授中心。』知法扼要。」是一句,和「獲決定解‧唯此最難。」不在同一句中。
依照SnowLion的英譯本,這一句翻譯成:「Geshe Drom-don-ba embarrassed for him and said, "You received the Great Elder's ultimate instruction!" Geshe Drom-don-ba understood the core of the teaching.」這樣看起來,「知法扼要」是指種敦巴知道阿底峽告訴響那窮的話,是其教授的中心。這句話的原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