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31日

「爾時戒過戒失壞,發心重過他勝罪。」(第236頁第8行)

在不捨發心的地方,宗喀巴大師引用了般若八千頌:「雖經億劫修十善,欲得獨勝及羅漢,爾時戒過戒失壞,發心重過他勝罪。」
這個偈頌在Lhundub Sopa格西的注釋中翻譯成:
Despire practicing the ten virtues eons,
If desire for your own Hinayana arhatship arises,
You have a moral fault, your conduct has degenerated.
Losing bodhicitta is a heavier fault than a prātimokşha(別解脫) downfall.(第3冊第171頁第7行)
在同一頁的第15行起,格西說明:「小乘修行者為了自己能從輪迴中解脫,發誓戒除身語意的惡行。…破壞了根本戒是極大的惡業,會使他們無法得到解脫。十善的修行是菩薩戒行的一部分,即使菩薩修十善數百萬劫,如果他在受發心誓言之後希求小乘羅漢果位,他的戒行會嚴重的損害。」
所以這裡的「戒過戒失壞」似乎並不是指求聲緣果位者失壞別解脫,而是指發心之後求小乘果而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