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提到對四種不同的對象應該以不同的意樂,其中第四種中文版用「於諸有恩以諸意樂而行惠施。」這裡的「諸意樂」很難理解。
SnowLion的英文版廣論翻譯成:...and those who help you, once you have established an impartial atittude.(第2冊第124頁第11行)
它的原文是意思大約是「平等捨的意樂」。
2009年5月24日
2009年5月17日
「現於有情一切不施,以心惠施實為欺誑,故如此修全無堅實,莫生不信。」(第266頁第12行)
大師在「轉趣發起布施方便」的最後提到這一段文字,從中文版的文字看起來,好像是在否定僅在內心中把身財施與他人的修行方法,但是SnowLion的英文版廣論翻譯成:Do not lack faith and think,"Mentally giving everything away to living beings while not actually giving it is tantamount to a lie and, therefore, is without real substance."(第2冊第120頁第26行)
而Lhundub Sopa格西的注釋這樣說明:「另外一個你可能會有的問題是:『由於我們沒有實際把東西給出去,這樣的布施 (心中想著把身財都施與有情)有意義嗎?這樣看起來菩薩好像是在欺騙,他們心裏想著:『我給你這個。』但是實際上並沒有實現,這樣的布施沒有實益。』因為我們沒有看到真實的本質(the true nature of reality),所以這種不敬的態度會生起來。即使實質上我們沒有施與,但這樣的想法不是全無價值的,那是一種很特別的態度;那是一種非常好、非常美妙的想法。這種想要給與的心態,會發展成不期待回報又毫無猶豫的美妙布施心態,這種修行的功效是無庸置疑的。」(第2冊第271頁第35行起,原文有點長,大致翻譯一下)
這樣看起來,好像正相反,大師是在強調不要因為沒有實際的給出去,就認為這種修行方法是欺誑而失去信心。如果這樣去理解這段文字,才能和接下去大師引的另一段《集學論》的文義銜接。
其實,依照格西在「轉趣發起布施方便」這個主題下的整個說明,可以理解到大師在這個主題中是討論初發業菩薩怎樣能夠發起願意把身財施捨給他人的心,所以側重在內心的修學,目標是未來能施身財毫不吝惜。
而Lhundub Sopa格西的注釋這樣說明:「另外一個你可能會有的問題是:『由於我們沒有實際把東西給出去,這樣的布施 (心中想著把身財都施與有情)有意義嗎?這樣看起來菩薩好像是在欺騙,他們心裏想著:『我給你這個。』但是實際上並沒有實現,這樣的布施沒有實益。』因為我們沒有看到真實的本質(the true nature of reality),所以這種不敬的態度會生起來。即使實質上我們沒有施與,但這樣的想法不是全無價值的,那是一種很特別的態度;那是一種非常好、非常美妙的想法。這種想要給與的心態,會發展成不期待回報又毫無猶豫的美妙布施心態,這種修行的功效是無庸置疑的。」(第2冊第271頁第35行起,原文有點長,大致翻譯一下)
這樣看起來,好像正相反,大師是在強調不要因為沒有實際的給出去,就認為這種修行方法是欺誑而失去信心。如果這樣去理解這段文字,才能和接下去大師引的另一段《集學論》的文義銜接。
其實,依照格西在「轉趣發起布施方便」這個主題下的整個說明,可以理解到大師在這個主題中是討論初發業菩薩怎樣能夠發起願意把身財施捨給他人的心,所以側重在內心的修學,目標是未來能施身財毫不吝惜。
「密意」(第266頁第8行)
大師說明了能捨之心的修學方法之後,進一步討論從內心把身財施與有情後,受用財物時就持戒而言應如何做,在引了不同的說法之後,大師提到「其密意者...」。
SnowLion的英文版廣論翻譯成:The intended meaning behine the Compendium of Training statement is that…(第2冊第120頁第6行)
Lhundub Sopa格西的注釋則翻譯成:The actual meaning of the statement from the Compendium of Training is that…(第3冊第271頁第9行)
所以這裡的「密意」,似乎是指《集學論》中:「於已施他‧作他物想‧為自受用成不與取‧若價滿足‧犯別解脫他勝處罪。」這一段文字的真正涵義。
SnowLion的英文版廣論翻譯成:The intended meaning behine the Compendium of Training statement is that…(第2冊第120頁第6行)
Lhundub Sopa格西的注釋則翻譯成:The actual meaning of the statement from the Compendium of Training is that…(第3冊第271頁第9行)
所以這裡的「密意」,似乎是指《集學論》中:「於已施他‧作他物想‧為自受用成不與取‧若價滿足‧犯別解脫他勝處罪。」這一段文字的真正涵義。
「於此我無我所慢,數數觀察此希有,隨行正遍覺功德」(第265頁第13行)
這是攝波羅密多論裡的文字,「於此我無我所慢」SnowLion的英文版廣論翻譯成:I have no pride that they are mine.(第2冊第119頁第15行),而Lhundub Sopa格西在他的注釋中說明,When we have possessions we should mentally give it away. We should no longer think, "These are mine." We should not take pride in giving a nice gift because, in actually, that thing already belongs to the other person.「當我們有了財物應該內心中布施出去,不該再認為這些是我的」,不該在給人家好東西的時候覺得驕傲,因為實際上那個東西已經屬於別人了。(第3冊第269頁第5行)這樣看來,這裡的「慢」是指認為布施出去的東西是自己所有的那種想法。
「數數觀察此希有,隨行正遍覺功德」SnowLion的英文版廣論翻譯成:
Someone who has this amazing thought repeatedly
And emulates the qualities of the perfect Buddha(第2冊第119頁第15行)
Lhundub Sopa格西的注釋則翻譯成:
Thinking this amazing thought again and again
Is emulating the fully enlightened Buddhas.(第3冊第262頁第21行)
從文字上可以出來這裡是說要不斷去思惟這種希有的想法(自己一切身財屬於他人),去跟上圓佛佛陀的功德。所以「觀察此希有」似乎是指思惟希有的想法,而這裡的「隨行」或許可以理解成「追隨佛陀的行跡」。
這三句的原文分別如下:
「數數觀察此希有,隨行正遍覺功德」SnowLion的英文版廣論翻譯成:
Someone who has this amazing thought repeatedly
And emulates the qualities of the perfect Buddha(第2冊第119頁第15行)
Lhundub Sopa格西的注釋則翻譯成:
Thinking this amazing thought again and again
Is emulating the fully enlightened Buddhas.(第3冊第262頁第21行)
從文字上可以出來這裡是說要不斷去思惟這種希有的想法(自己一切身財屬於他人),去跟上圓佛佛陀的功德。所以「觀察此希有」似乎是指思惟希有的想法,而這裡的「隨行」或許可以理解成「追隨佛陀的行跡」。
這三句的原文分別如下:
「破我所愛」(第265頁第12行)
在說明如何發起能捨之心時,大師提到:「是若於一切所有破我所愛‧數數修習施他之心‧是名菩薩。」在這個地方修習的重點是什麼呢?
「破我所愛」在SnowLion的英文版廣論翻譯成:…stop the craving that conceives everything to be your personal property.(第2冊第118頁第9行);Lhundub Sopa格西的注釋中則說 :…it reverses the thought holding things as mine.(第3冊第268頁第29行)而這一切的原文是大意是「去除對執持一切擁有的(財物)屬於自己的貪著」,所以,去除這種貪著,不斷在「內心」修習將自己所有身財施與有情,就稱為菩薩了。
要注意的是在這個階段,修的是「能捨之心」。
「破我所愛」在SnowLion的英文版廣論翻譯成:…stop the craving that conceives everything to be your personal property.(第2冊第118頁第9行);Lhundub Sopa格西的注釋中則說 :…it reverses the thought holding things as mine.(第3冊第268頁第29行)而這一切的原文是大意是「去除對執持一切擁有的(財物)屬於自己的貪著」,所以,去除這種貪著,不斷在「內心」修習將自己所有身財施與有情,就稱為菩薩了。
要注意的是在這個階段,修的是「能捨之心」。
2009年5月3日
「施諸有為勝」(第260頁第9行)
「斷愛得總持」(第264頁第1行)
訂閱:
文章 (Atom)